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

不起眼小鎮曾經輝煌,八丁燕帶昔日採錫場.

位于瓜雪縣的八丁燕帶給人的印象,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鎮,近年因被揭發當地非法採沙活動蓬勃而漸為人知。
其實,八丁燕帶沙場的前身是採錫場,是繼霹靂州近打谷后,重要的採礦區,高峰時期曾有13艘鐵船,比霹靂更多。每艘鐵船需183人操作,可說是從中提供無數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活動。
當地的採礦業開發于十九世紀初,早年由華裔操控,英殖民時期,大型的採錫場皆由英國或美國公司投資。
儘管採礦業在九十年代沒落,八丁燕帶老礦工在提起採礦行業的點點滴滴時,雙眼烔炯有神,懷念昔日採礦歲月。
現年74歲的丘亞平說,當時,大規模採錫場的薪金雖不高,但福利最好。
“我在1959年加入太平洋公司,從事駕駛水泥機工作,每天分兩班制工作,一連工作6小時挖沙築堤壩,以引入泥漿。這是因鐵船排出的水污濁,必須抽了置放一旁沉澱,污水變清澈再輸回湖中。有時則挖沙土修補破爛的道路。”
他說,員工每日工資介于3塊8角至7塊,看是從事電工、開泥機、打鐵等而定,平均每月有100多塊,有時勤勞做兩班制的話,可賺取200塊。
“因公司提供宿舍,採錫場內又有專用醫生,從中可節省許多開銷。就算成家立業后,妻兒也可一起住在宿舍,公司更提供巴士津貼,讓孩子上學。如果在外租房子的話,公司每月津貼10塊5角。”
另一名老礦工黃泰(75歲)笑稱,當時行內人士聲稱,採錫業是“吃不飽,餓不死”的行業。
他說,在未加入採錫業前,曾從事髹漆、鋪廠、水泥等工作。之后曾在小規的採錫場操作水筆,工作需日曬雨淋,吃力又危險。后來他轉至設有鐵船的採場工作,一做便35年。
兩人是在馬華八丁燕帶支會領袖穿針引線下,接受《中國報》訪問時,如是述說他們的經歷。

鐵船沉放湖底免被炸
曾在六十年代于Berjuntai Tin採礦公司任職文書的梁振錦指出,早在日侵前,英資遠東公司已在八丁燕帶進行採錫活動。
“記得在我小時候,聽在採錫場工作的父親提起,在日侵時期,英國業者為了防止鐵船被炸毀,將鐵船沉放湖底,至到日軍由馬來亞撤退后,業者才將鐵船打撈,持續採錫。”
他說,當時八丁燕帶的採錫場主要有3家公司,即Berjuntai Tin、永基錫礦公司(本地業者)及太平洋,另外約有4家小規模的採錫場。
他說,大型的採錫場使用鐵船開發,小規模的則以水筆或洗琉琅方式採錫。上述3家公司,分別擁有9艘及各兩艘鐵船。
“遠東及Berjuntai Tin又由馬礦業所控制,1974年,大馬企業家在股市突擊,大量購買馬礦業的股份,使大馬人成為大股東。
梁振錦進一步指出,基于大馬沒有煉錫技術,當時仍由英國人控制生產,所有八丁燕帶的錫米被運往檳城的溶爐溶化后,再出口至歐美國家,價格全權由英國收購商制訂。
“到了九十年代,錫米量減產,加上業者無法檢測更多錫米,錫米價格暴跌及亞洲人行政管理不當,使大規模的採礦公司,紛紛在1993年至1995年間倒閉,採錫業因此沒落。”
遺憾沒保存鐵船
八丁燕帶沒有保存任何鐵船,令老礦工感到遺憾!
他們指出,Berjuntai Tin曾在六十年代,贈送縮小版的鐵船模型給國家博物院,錫礦業在九十年代沒落后,很多鐵船轉賣給印尼等國家業者,僅剩下一艘留在其中一個湖泊。
鐵船體積龐大,一般高70尺,寬100至120尺及長290尺,價值百萬計。
不過,好景不常,約10年前該艘鐵船依然轉賣不出后,最后以廢鐵出售。
水筆採礦泥堆崩塌
採用水筆的礦場危機四伏,黃泰經歷死裡逃生,至今畢生難忘!
黃泰說,他在操作水筆時,曾聽前輩交代,在噴射水筆的同時,必須時時刻刻提高警惕,注意泥堆變化。
“工作約一年半,某次高達四五十尺的泥堆突然崩塌,我一發現不對勁,馬上高喊通知所有工友快逃。當時,大家拼命奔逃,而后方泥漿不斷湧來。”
他心有余悸地指出,只能用“萬馬奔騰”來形容當時泥堆崩塌的情景,前后不到30分鐘,湖泊被泥漿淹蓋,所有機械等器材無一倖免。
“不幸中的大幸是,此意外沒有釀成傷亡事件。之后採錫場前后動用了兩個月時間,才完成清理工作。”
文獻記載礦業史
馬華八丁燕帶支會主席陳柏銓指出,早年的八丁燕帶是錫米盛產地,就算採礦業已沒落,也應透過文物及文獻等記載當地的礦業歷史。
他說,馬華將向國陣政府建議,在當地興建礦業迷你博物館,紀念老礦工的辛勞,同時讓后輩知道當地的採礦史。
“除了歷史,博物館也可介紹採錫過程、錫的種類、錫製產品等,畢竟大馬曾是世界最大的錫米生產國。”
直升機運錢發薪
錢從天而降!
梁振錦說,四五十年代陸路交通不便,採礦公司安排直升機運錢至八丁燕帶發薪給員工。
“我10歲時期,很期待每月的1日或15日,上午10時左右,只要一聽見遠處傳來直升機在天空盤旋的巨響,便會由Berjuntai Tin的員工宿舍跑到大門口的空地,看得裝著金錢的大包裹從天而降。”
當時,許多小朋友也像他一樣,莫名興奮,圍觀湊熱鬧,現場也有公司的會計員工候備。
“如果我們靠得太近,機組人員必高喊”GET OUT!”(出去!)儘管挨罵,每逢特定日子,我們依然會衝著直升機而來。”
說到此,他不禁會心一笑,似乎該事件才在昨日發生。
他指出,直到六十年代,陸路逐漸發達后,公司已停止使用直升機運錢,由公司職員到吉隆坡的渣打銀行提款再發薪;七十年代則由保安公司專車運錢到採錫場。
“如今,直升機降錢的地方(即採錫場大門口)已長了樹木,一旁還建有一間嘛嘛檔。”
火車軌道不復再
八丁燕帶曾有火車軌道,負責運載錫米。如今,儘管火車路已“不見”,但火車資產機構仍在一旁豎立保留地告示牌。
現場巡視,火車路路線一帶皆是油棕園。據悉,早年有關火車路由八丁燕帶開始,途經煤炭山、轟埠至萬撓,到了萬撓則由羅厘運輸至檳城。
據受訪老礦工透露,當時如果是以水筆開採錫米,採礦場平均每月可獲100噸錫米,採用鐵船則有180至200噸。
一般錫米價格每公斤可賣21至22塊,最好時期29塊,最低時期則滑落至11塊。
丘亞平指出,本身在1991年達退休年齡,當時公司獻議繼續工作,他在1994年才正式退休。
約二三年后,公司因錫米價格偏低,無法承擔高昂的成本開銷后而倒閉。
黃泰則補充說,雖然採錫工資在九十年代調高至每天26令吉50仙,一個月平均可賺600令吉,但比起其他行業,可說偏低。
他透露,當時有人指採錫是“Lembu punya kerja”(牛的工作),使採錫場難找工友,開發工作也受影響。
“之后我在外駕駛泥機更好賺,每月有約2000令吉的收入。”


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不排除偷龙转凤自卖贵沙牟利

雪州旗下的挖沙公司Semesta集团私人有限公司(KSSB)执行董事蓝立(Ramli Abd Majed)承认,KSSB生产的沙石粗细参差不齐,但一律以以单一价格售卖,因此不排除员工可以将价格较高的细沙出售,并从中牟利。
蓝立(右图)今天继续到雪州议会能力、公信力和透明度特别遴选委员会(SELCAT,简称透委会)供证。他在接受透委会主席邓章钦询问时承认,KSSB的主要产品是水洗混凝沙(washed concrete sand),但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出细沙。
细沙是市场上最昂贵的沙,与KSSB公司出售的水洗混凝沙价格每吨相差马币六元至七元。细沙占了KSSB的产量大约2%至3%,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发现细沙的素质不佳。
邓章钦询问,若有人将细沙以水洗混凝沙的价格出售,那么KSSB不就蒙受亏损?蓝立认同。他又再问,无法排除一些员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细沙再转售并从中牟利;蓝立承认有此可能。
另一方面,由于负责记录进出罗里和沙量的员工难以看到罗里上的沙是属于什么沙,因此难以确认罗里载走的沙即是他们定购的沙。
蓝立表示,他每周都会前往沙场视察一次,而公司的董事也会每个月视察两次,并且审视沙的样本检查。
邓章钦直言,监管不足是极大的问题,工人理应检查每辆罗里上的沙石的样本。
执法不严难根治偷沙
蓝立在供证时表示,目前KSSB面对的挑战是非法挖沙的情况猖獗,主因是执法无效,因此他们建议加强执法。
他建议提升在挖沙地点附近的道路上设立路障检查进出的罗里、进行综合围剿(serbuan bersepadu)、向警察、志愿警卫团、反贪污委员会等机构的协助等。
同时,地方政府也必须规定建筑公司必须购买合法的沙,否则地方政府可撤销该公司的申请或吊销其商业执照。不过,蓝立承认,由于执法缓慢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此外,KSSB也设法加强沙场的保安,在晚上挖沙活动停止时,他们将关上闸门,沙场内页装有闭路电视,并由保安人员驻守。蓝立说:“制度是人定的,所以都不完美。”
未发月结单给买家
根据蓝立的说法,沙石买卖的交易以预付方式进行。一般上跟KSSB公司注册的公司后,这些购买沙石的业者都必须先预付一笔钱,然后再从他们取走的沙来扣钱。一旦预付费用完,便会通知商家再放钱入他们的户口。
但是今天前来供证的两名业者张洪伟和刘再荣都纷纷点出KSSB公司并没有每个月发出月结单给他们,以致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用了多少钱,什么时候需要在增加预付额。
其中,刘再荣更在其法定声明中点出,其公司自2008年9月便开始与KSSB进行沙石买卖,但一直未获得月结单。但是,在5月24日收到来自KSSB志期5月20日的信函,声称截止4月30日,该公司欠KSSB公司马币85万1903.96元,但是刘再荣认为这并不可能,因为根据程序,他们都不断增加预付额,KSSB公司不可能让他们拖欠这么大笔钱才来收债。
有鉴于此,该公司停下了三张预付支票以抗议KSSB不合理的行为。他声称从商了30年,认为KSSB的做法极不公平且不合理。此外,KSSB也没有支付之前所承诺的回扣给他们,估计KSSB欠了马币20万元。
他也听说一家Sungai Rampai私人有限公司得到特别的待遇,他们可以每吨马币13元的价格买沙,而他则以每吨14.50元的价格从八丁燕带区(Batang Berjuntai)沙场买沙。
程序不对如非法挖沙
张洪伟则在其法定声明中点出,他与KSSB公司顾问安奴亚(Annuar)在议价时,后者与市场经理黄瑞良(Wong Swee Leong,音译)通电话后,答应沙的价为每吨马币12.50元,但是在他去取沙后则增加至马币14元。但是,他到现在都未付过钱,只是事前预付了马币一万元。
较后黄瑞良也要向他收取每吨马币一元的回佣,但是张洪伟(右图)并未予以理睬。
邓章钦直言,这是价差的问题,若张洪伟不满应该请律师起诉KSSB,而不是前来透委会投报。
张洪伟表示,他举报此事,因为KSSB的做法让他形同非法挖沙,因为该公司允许他在无需增加预付款额的情况下把沙载走。尽管他并未付过买沙钱,算是暂时赚了一笔,但是他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对,所以才出来作证。
另外,在KSSB做了多份报案书中,其中张洪伟也因涉嫌偷沙而遭警察带返警局问话,并扣留三天。他表示,他是自己前往警局自首,因为其下属已遭警方扣押。他声称自己并不在现场,并坚持自己没有偷沙。
他说,KSSB把许多土地圈定后,就算驾着罗里驶在其范围的路上也被视为偷沙,但他并未偷沙。目前,警方仍在调查此事,而且每个月循例也要传召他去警局问话二至三小时。
听证会已展延,仍会由刘再荣供证,但是日期未定。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6匪制服保安员 大事搜劫育智华小

6名劫匪制服八丁燕带育智华小保安人员,不但搬走多台手提电脑,更在教职员办公室大事搜刮,估计抢走逾万财物。劫匪周六凌晨从八丁燕带育智华小学校后面剪破篱笆进入校园,视保安人员为无物,从正门昂然进入行政楼干案,校长室内的巨大保险箱被用以重型工具强力从后面橇开,里面存放的3台手提电脑、1架投影器、1架相机和1台MP3收录唱机都被偷走,损失超过1万令吉。
校长吴淑明指出,根据保安人员向她报告说,劫匪为印裔,1伙共6人把2名保安员制服后被带到礼堂,并以礼堂内的风扇电线捆绑他们,就肆无用忌惮的到楼上办公室和校长室橇开保险箱,并到老师桌位搜寻值钱物。「不过,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办公室楼下的玻璃门和楼上的木门都完好无损,匪徒竟可以顺利到办公室和校长室造案。」她指出,她已到警局报案,同时也向县教育局报告,官员也到学校案发地点视察了解情况,同时保安公司虽已被通知,但却未见到来查询。

学校董事兼家协主席黄佩玲、联邦村长徐金栋、民联村长何润康、校友会主席林国杰都非常关心学校被爆窃的事件。他表示,他非常重视这起劫案的发生。他也质疑,何故24小时全天候保安的学校也会发生劫案?


因此他吁请,瓜雪警区和八丁燕带警局必须要认真看待这起发生在华小的劫案,并火速展开各方面详细的调查,包括负责执勤的保安人员,以便拘拿匪徒归案。联邦村长徐金栋和民联村长何润康都异口同声地吁请警方要加强警力严厉取缔罪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财物受到保障,让地方安宁受保障。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新兴电器庆祝第100家分店,捐赠育智华小母校40台电脑。

SHOUTS of “yam seng” reverberated throughout the hall as suppliers and top management staff members toasted to Senheng Electric (KL) Sdn Bhd reaching its 100th mark of consumer electronics retail outlets in Malaysia.
After 19 years of operation, Senheng has grown from its humble beginnings as a half shoplot at Pandan Jaya in 1989, to having a retail footprint via its Senheng and senQ outlets throughout Malaysia.
Senheng managing director Lim Kim Heng thanked all the company’s customers and said without their support, they would not have made it so far.

Giving back: Kim Chieng (left), Kim Heng (2nd from left) and Kim Yew (right) presenting a token of their gift to their former school SJK (C) Yuk Chih in Batang Berjuntai to school management board chairman Tew Lam (centre) and teacher Tee Saw Choo.

“We are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o better serve our customers, hence the theme Surpassing 100…to Serve you Better.
“We want to reach out to smaller townships so that people there can enjoy better quality products at reasonable prices,” he said.
Lim regaled guests at the celebratory dinner with Senheng’s history, including its beginning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perations strategies and marketing campaigns.
The three brothers who helm Senheng – Lim, Kim Chieng and Kim Yew - also sponsored 40 Hewlett Packard computers to their alma mater, SJK (C) Yuk Chih in Batang Berjuntai.
This, along with past projects like orphanage adoption as well as donations to local charities and the Sichuan Earthquake fund, is part of Senheng’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itiative.
“This is just a token of appreciation to our school, especially to our teachers and headmaster, who helped mould us to become what we are today,” said Lim.
“We’d also like to give back to society, particularly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s we believe it is essential for them to be exposed to the essential skil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 added that the company’s future plans would be to expand to over 200 quality retail outlets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and to actively look out for retail partners overseas, specifically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The dinner programme included a sharing session by Senheng’s top three suppliers, as well as a session by three staff members on how they have grown with the company.